脱贫攻坚以后,乡村振兴如何接续?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为此,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及时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组,围绕“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农村发展活力如何激发”“最大优势在哪里”“制约瓶颈是什么”等重要内容,入村入户开展调研。 通过充分调研论证,2018年,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等,把126项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市厅级领导和行业部门,并开列人、物、问题、项目四张清单,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开启乡村振兴临沧实践。 摸清家底、理出清单、有了项目之后,用什么来统筹和确保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乡村振兴统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政策衔接机制、工作落实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干部培训机制,让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干部个个熟悉情况,人人掌握政策,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意义,激发其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坠底落实。 高位推动之下,临沧乡村振兴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脱贫成果全面巩固。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压倒性位置来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一平台、三机制”,“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认定“三类人员”11390户35712人,通过精准帮扶消除风险7939户26014人,现有3451户9658人正在按照风险成因一户一策落实帮扶措施。“政府救助平台”App上线运行,培训和配备专门信息员3485名,全面开展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帮扶。确权扶贫项目资产10733个,资产规模210.56亿元。 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巩固2个“一县一业”示范县、2个特色县创建成果,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大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努力把“糖、茶、果、菜、牛”打造成中国一流乃至世界一流产业,促进临沧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累计完成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76个,30个品牌入选2021年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乡村旅游加快发展,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加快打造,5个乡(镇)15个村被评为全省旅游名镇、名村,3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沧源佤族自治县被评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结合自治法治德治网治的乡村治理路径,聚焦垃圾、污水、厕所、绿化、不良风气“五个”整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全市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9.7%。乡(镇)污水设施覆盖率达78%,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39.3%。年内完成自然村公厕改建194座、农村卫生户厕改建2.9万座,卫生户厕覆盖率达60.9%,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 农村民生保障全面提升。通过全力推进产业帮扶、村集体经济和就业培训,截至去年底,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9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814元增加到14196元,年均增长9.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如今的临沧,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劲头。 昂首阔步新时代,山乡巨变起宏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临沧乡村正铆足发展动能、激荡发展豪情,铺展开“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秩序、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进发。 (融媒体记者:阮海燕 通讯员: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