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的昔归村、翠竹成林的中山村、绿意盎然的萝卜村……这些都是时下非常吸引临沧市民前往的临翔区出游打卡点。这些村庄广受大众欢迎,要归功于临翔区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推动乡村走向振兴。凭借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临翔区将党建工作与绿色发展完美结合,走出了以党建“红”领航生态“绿”、村庄美、村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让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
打造村庄“高颜值” 改善人居环境,是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 临翔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引领作用,健全完善以乡党委为龙头的“乡领导联村、乡干部联组、村干部联格、党员联户”的包联共推体系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长包村——组长包组——格长包格——户长包院”的网格化组织动员体系,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治理和乡村风貌提升为重点,建立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将党建工作释放的“红色生产力”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动力,通过党员“挂门牌、亮身份、做表率”,引导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如今的临翔区,处处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现在环境好了,游客们春天来赏花购蜜、夏天来采草莓垂钓、秋天来登山探险、冬天在村里的民宿住下来品尝美食,体验农家生活。游客多了,村民腰包也就鼓起来了!”谈到人居环境提升后带来的变化,村民们幸福地描绘着村庄的美好生活。 走出致富“新路子” 村美民富,是民之所盼。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实现群众致富愿景?临翔区在不断尝试和探索。 临翔区始终坚持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搭建产业合作平台,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绿色农业致富模式,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走实绿色发展道路。“现在村党组织引进了企业,村里办起了合作社,我们不用再愁有产业无产品、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销路的问题,只要发展好自家产业,腰包自然就鼓起来了。”马台乡唐家村致富带头人魏启珍说。 产业发展是农村的“希望路”、农民的“致富经”、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该区坚持“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聚焦“糖、茶、果、菜、牛”五大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以“人才链”服务、“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延伸为主的“三链”工作法,将红色党建与绿色产业链同延伸、相匹配,通过组织推动、党员带动、产业催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用合同、协议和订单等方式推动龙头企业和农户绑定发展,推动产业生态由产品集聚的“小特产”转变为生产要素集群的“大产业”,走出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路子。 擦亮文旅“金名片” “城里的游客既可以在乡村旅游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到纪念馆参观,现场聆听红色故事,太值了!”临翔区把红色旅游和绿色经济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党建与“红色+生态+旅游”的发展新模式,让红色精神转化为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走出一条“红+绿”融合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立足红色革命老区的丰厚资源,既打好“红色牌”,又念好“绿色经”,临翔区把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自然景观中,集中力量重点开发提升刘御故居、博尚烈士陵园、马台乡史馆等一批具有临翔烙印的红色体验阵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强化党史学习教育。 如何擦亮招牌,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由于没有优质的住宿条件,大多数游客当天来、当天走。留不住游客,也就无法在当地拉动更多消费。为擦亮旅游名片,临翔区整合“山、水、茶、花、果”等生态资源,深入实施“六大培训工程”,探索推进“乡村CEO”培养计划,积极抢抓“派一人、包一村、抓一业”“3+N”专家人才帮扶基层助推发展行动机遇,引进华中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和市、区农旅专家人才,开展以适度规模经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为重点的农业经营管理培训,以餐饮、民宿、导游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培训等,补齐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低端化短板,使生态资源成为红色临翔的靓丽“名片”。 党建飘“红”、产业透“绿”、民生添“彩”……在希望的田野上,临翔区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阔。(鲁文燕 阮露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