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文笔塔,名叫红龟山文笔塔,位于家乡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城东七公里处的红龟山上。 凤庆县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绝,红龟山就是其中的一座平凡的小山包。山上长满松树,松林密布、四季常青,松涛阵阵、飞鸟欢跃。山顶松林丛中,文笔塔傲然耸立。红龟山下,迎春河环绕而过,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倒映着青松、文笔,养育出一脉灵性。红龟山文笔塔,建于清光绪年间。塔底宽7.5米,用条石支砌成6台阶座基。塔身外砖内木结构,砖砌四方形,木架丁字形,高16层。正面刻有“高挹奎光”四个横额大字,并镶嵌有石碑志两块。塔顶的三角形架上安放着铜铸宝鼎,宝鼎头上插一钢鞭,似笔头。远远望去,文笔塔凌空拔地而起,犹如一支巨大的文笔挺立于天地之间,笔尖戟指苍穹,呼光唤影,孤高迷离,那种伟岸,显现出了一种撕裂长空的非凡气度。这座文笔塔是凤庆城的一大景观,被列为县里的重点保护文物。 红龟山文笔塔在凤庆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义重于形,文笔塔不只是现实的存在,更是精神追求的化身。红龟山文笔塔在建造时,睿智的凤庆人民巧妙地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文笔塔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以文笔塔之良好寓意引导大家尊重教育师祖——孔子,重视教育,崇尚文化,培育学风,教化子弟,启发倡导人们行善积德,教化开导民众建立文明淳朴、团结和谐的民风民俗。文笔塔承载着人们的良好愿望。勤劳聪慧的凤庆人民巧妙地将这些美好的愿望寓于很多动人的传说故事中。传说当地有一个年轻人,平时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还热衷赌博,为筹集赌资,便打起文笔塔“金顶”的主意。夜深人静之际,偷偷爬上塔顶用钢锯偷窃“金顶”,可“金顶”太硬,一晚上仅锯了一个小口子。天亮了,年轻人赶紧下塔躲藏起来。第二天晚上,年轻人又一次带着钢锯爬上塔顶,可一看却吓傻了,头天晚上锯下的口子竟然完好无损了。为了钱,年轻人豁出去了,再次锯开来。可是,第三天、第四天……情况都是这样,头天晚上好不容易锯开个口子,第二天竟然全都又自动愈合了。这事引起了年轻人的思考和觉悟,从此洗心革面,开始重新做人,经过若干年的辛勤耕耘,他成了当地一大富户。这些故事围绕着文笔塔竞相盛传,让文笔塔增添了一份神秘,引导人们寻味着生活的哲理,觉悟着人性的真善美。 一百多年来,文笔塔也无一例外地遭遇过风吹雨淋、雷电洗礼,但每次文笔塔总能奇迹般地化险为夷,而且愈经磨难愈加挺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愈加牢实。尊文重教的凤庆各族人民群众更加爱护这座文笔塔,人们还别出心裁地将红龟山下的迎春河水筑坝积蓄成为了一个人工湖,称为砚池,文笔与砚池,天地绝配,描绘出一幅精美绝伦的水墨画卷。而今,红龟山文笔塔与玉砚塔隔江相守,默默地守护着凤庆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和四十多万勤劳睿智的凤庆儿女。 神于天,圣于地。塔指青天,天被容纳进来;塔发大地,地被吸纳其中;塔因人而造、与人相守,人塔合一。塔是天、地、人的合体,它既是真实的存在,又是我们精神的依附和寄托。遥望文笔塔,就是聆听一种思想,学习一种人生智慧。 作者:杨永平 编辑:魏丛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