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直过民族”,一个因新中国而生的名词。伴随新中国成立,他们“一步跨千年”;“人口较少民族”,一个因新中国成立得以持续繁衍生息的群体。 75年风雨兼程,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与各族同胞共同奋斗,从告别绝对贫困、到实现整族脱贫、如今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亲如一家,共同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云新闻客户端推出特别策划“家有喜事传北京”主题报道,通过11个小故事,反映“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与各族人民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持续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的决心和作为。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 勐董镇龙乃村 国境线长3.9公里 村寨离边境线仅200米 这里曾经是一个贫困的佤族山寨 在各项惠民政策的支持下 龙乃村先后实施了危房旧房改造工程 兴边富民、佤山幸福工程等 人居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如今 一跃成为边境线上的小康村 走进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龙乃村,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面,门前有菜、屋后有果、庭院有花,牛头、牛角形的路灯杆上挂着中国红的葫芦,处处可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我家3个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全部工作了,现在我家养牛、种菜,开着农家乐和小吃店,一家四口人均收入近3万元,日子越来越好了。”龙乃村村民赵光先说。 “过去,我们住的是茅草房,人畜混居,到处‘脏乱差’,而且村里全是土路,晴天漫天灰,雨天一身泥,生产生活条件很落后。”赵爱军是龙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号召乡亲开挖路基,仅用3个月就开通了7公里毛路,如今龙乃村6个自然村均实现了村村通。 “我们找准龙乃村地域、资源优势,带领发动65名致富带头人发展林果、蜜蜂、蔬菜产业,带动300余户农户大力发展产业。2023年全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6万元,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1元,龙乃村成功蜕变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示范村、样板村。”赵爱军说。 云南日报-云新闻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