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要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打造生态绿色、多姿多彩、和谐幸福、开放包容的云南美好生活,必须善谋善成、向新而行。 坚持战略思维,前瞻谋划新兴产业项目。紧密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生物经济等前沿领域,精准定位云南在新兴产业体系中的角色与定位,科学谋划并扎实推进一批具有重大带动和引领作用的新兴产业项目。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依托云南独特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和区位优势,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形成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让人民群众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能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开展“厅局长坐诊接诉”,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生态。 坚持创新思维,转型升级本土优势项目。加快本土优势项目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是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的关键所在。要鼓励和支持传统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管理升级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云南旅游、清洁能源、有色金属等云南传统优势行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比如,深入挖掘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提升云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加强品牌培育和保护,提升云南本土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云南品牌。通过把本土优势项目转型到位,释放巨大乘法效应,激荡传统产业蕴藏的巨大内生动力,就一定能实现云南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坚持辩证思维,融合孵化优质精品项目。从中长期看,经济不断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而要在这一过程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坚持科学的辩证法,统筹好战略谋划下的“立”与创新发展中的“破”。要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比如,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提升其智能化、网络化水平。要加强省内各区域之间的产业协作与联动,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积极参与区域合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通过灵活运用“先立后破”唯物辩证法,精准把握产业升级的平衡性和梯度性,既不守旧、裹足不前,也不为了求新而失掉原有优势,统筹兼顾传统产业、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产业新旧动能合理调整。 作者:王继泽 临沧有约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